[导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土地或房屋被征用的情况,这对个人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人的安置思想,人们的反应更加谨慎,甚至有一些抵触情绪。但征收往往是国家出于公共利益考虑而实施的,很多人也可以接受。
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在收款前签订相应的收款合同,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导致合同约定无法履行,产生纠纷。那么这种征收合同纠纷有哪些特点,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般的房屋或土地征收,都是面向一个地区的,涉及的居民数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群体事件或上访事件,还会吸引社会舆论的关注。另外,由于涉及到土地和房屋,相关的审批手续非常多,也非常繁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就会有疏漏,间接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当然,由于多种原因,也有部分群众在签订合同后会出现反悔的情况。
出现征收合同纠纷可以采取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来解决。虽然合同双方都是政府或开发商和群众,存在一定的不平等,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平等的。一方不履行相应义务的,另一方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因征收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行政职权不能及时履行合同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样,如果被征收人因搬迁不及时等情况影响,另一方可以提起相应的民事诉讼。
本文主要介绍征收合同纠纷的特点以及解决方式,在处理征用合同纠纷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诉讼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