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美国历险记”还没有结束。
自7月初在美国遇险以来,TikTok就被迫陷入了“要么卖掉,要么关掉”的两难境地。
//
而在9月21日,字节跳动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已与甲骨文、沃尔玛对TikTok的合作形成原则性共识。
按照协定,一个名为TikTok Global的公司将在美国注册,它仍是字节跳动持股100%的子公司。TikTok Global将会启动一轮小比例的Pre-IPO融资,融资后字节跳动将持股80%,甲骨文和沃尔玛公司共同占股20%。
在字节跳动发布的澄清声明中,还特意对“TikTok Global的主要股东为美国投资人,字节跳动会失去TikTok的控制权”的传言进行了说明。
△ 图源网络
原本以为这场“大戏”会按照这个方向尘埃落定;但硝烟还未散去,交易或将再生枝节,据了解,中美都可能不批准。
特朗普9月21日接受采访时宣称,如果字节跳动保持任何TikTok Global的控制权,那么他将不会批准字节跳动与甲骨文和沃尔玛公司之间的协议。
而《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在推特发文称:“根据我的了解,中国政府不会批准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与甲骨文、沃尔玛之间的现阶段协议。因为该协议将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和尊严”。
//
至此,TikTok的命运似乎变得扑朔迷离。
归根结底,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谈判,核心是TikTok的控制权。那么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控制权到底意味着什么?
坚守公司控制权,到底有多重要?
先来跟大家分享一些信息:
阿里、百度、腾讯,这些公司从最初几个人的团队,到现在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你可能不太清楚,在此期间,公司经历了多少次融资、股权架构发生了多少次变更。
但你肯定非常熟悉他们的创始人,马云、李彦宏、马化腾。
原因就是,这些创始人从始至终都是公司的核心灵魂人物,一直牢牢把握着控制权,带领着公司往前发展。
//
蒙牛、新浪网、去哪儿网,如果问你这些公司的创始人是谁,可能多半都不知道。
这些人早已不在公司的管理岗位,甚至都不再持有公司的股权。
他们伴随着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岁月,辛苦创业数载,等到公司最辉煌的时候,最后却在跟资本方的博弈中被迫离开,不禁让人唏嘘。
创业者们,也就是初创团队,在与投资人最初接触的那一刻,目的都非常明显,初创团队需要资金,投资人需要回报,二者迅速抱作一团。
投资人进入公司后,各方能否相处融洽,那就要看理念、价值观是否一致,而很多时候都不尽人意。
投资人特别是战略投资人,他的投资可能是为了配合自己其他的战略目标,因此,往往需要控制住公司。
一番斗争后,若初创团队无法保证对公司控制权的掌握,最后的下场或则失去话语权而成为傀儡,或则黯淡离开。
//
所以,初创团队必须牢牢把握公司控制权,才能保证公司的发展不偏离自己的初心,价值观也才能最终得以实践。
公司是通过决策、执行、监督等不同治理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衡来实现运营发展的,这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相对于监事会中立且独立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地位,想要更好的控制公司,更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股东会和董事会,这样才能把控公司的发展方向,操控公司的管理活动。
创业者,如何坚守公司控制权?
结合实践经验,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大摩梳理出以下制度设计,以实现初创团队的相对控制权:
一、股东会层面
股东会由股东构成,股东也即通过股权来控制公司。
1 直接控股
一般来说,公司的经营事项决策需要由持有代表公司半数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重要事项则甚至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更多。
这时,51%的比例就最为合适,在半数表决权通过的情况下,51%的比例可以实现单方面决策;若需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表决权通过,51%的比例又被赋予强有力的否决权。
所以说在股东会层面,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比较好最理想的一个办法就是维持50%以上的股权。
//
2 间接控股
前面说到的维持51%的股权,在创业初期可能比较容易,但随着公司多轮融资,以及为了达到稳固投资人、保障投资人资源的持续利用,创始股东的股权不得不一再地被稀释。单凭借个人的股权来控制公司实属不易。
建议初创股东保持“一致行动”,常见的有两种方式:
(1)委托投票
将初创股东的股权全部委托给某一个人来行使,由这个人来聚集多人的股权,增加了表决的股权比例基础,从而间接实现绝对控制;
(2)一致表决
初创股东签署《一致行动协议》,通过协议约定,某些决议事项需采取一致意志进行表决,若意见不一致,个别股东需要少数服从多数,跟随一致行动人投票;
(3)设置其他持股团体
比如,创始股东和其他股东共同设立一个有限合伙企业,然后让该企业成为本公司的控股法人股东,通过这种方式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具体而言,就是让创始股东担任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其他投资人股东担任有限合伙人,也即无法参与合伙企业的决策管理,则创始股东实际控制合伙企业,再通过合伙企业间接控制本公司。
(4)代持股权
原始股东可以把自己的部分股权拿出来作为公司对人才引进的激励股权,由原始股东进行代管持有,同时,也包含着代为行使投票权。
//
3 分散投资人的股权比例
可以融资,但要聪明的融资,不要因为某个人或机构一腔热血的要注入强大的资金力量就为之感动,要慎重考虑未来这个投资人在公司的发展趋势,是否会危及创始股东的地位。
因此,多角度多方位的吸引融资,每个投资者给予小份额的股权。
也许,最终你只持有20%的股权,你也可能是公司的最大股东。
二、董事会层面
董事会的职权主要集中于公司经营事务的决策和一般具体事务的原则决策权。
其实,董事会与股东会相比,是更有效的控权武器,它能够直接控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权。
1 占据董事会较大席位
一般来说,董事会决策是按照一个人投一票的原则来进行的,因此,若能在董事会里占有大多数的席位,如三分之二以上,这样就能有效控制董事会的决议权,也就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有了主动决策权。
发展到后期,也应至少保证二分之一以上的席位,外部董事也应尽量留给对公司发展具有推动价值的投资人。
2 保证董事会主动权的背景下,总经理可由投资人担任
通过章程约束总经理的职权,且重要事项总经理仍需上报董事会审批。
3 由创始股东担任法定代表人
4 保证对公章、营业执照等经营管理资料的控制权
//
三、股权回购
在无力保障自身股权的情形下,创始股东也可以通过回购的方式,从投资人手中“赎回”部分股权,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创始股东在公司融资过程中所释放的过多股权。
但这种回购制度应当事先明确,在投资人决定投资入股前,就要和他谈好具体的回购条件、回购时间、回购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