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的三种表现形式:
一、企业设立的法律风险
企业的设立是企业出现的开始。这一过程将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如果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在企业成立后长期存在并影响企业,从而成为潜在的法律风险。设立阶段常见的法律风险包括企业形式选择、出资、股东资格、行为约束等法律风险。最大的风险之一是企业建立不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不熟悉的注册和成立企业的必要条件。
二、企业治理结构的法律风险
“治理机构”一词是由美国经济理论界提出的,我国公司法关于治理结构确立了公司组织机构由从事公司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为公司最高领导机构。公司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之间的权力分立与权力制衡平衡公司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并在组织制度上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司的行为理性,避免和减少独断专行的决策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公司章程是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纲领性文件。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的章程都是照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模式,条款简单,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满足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
三、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
1、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法律风险
债权债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业务而形成的应收应付。对债权债务的控制,实质关系到公司与客户、供应商合作关系的维护与利益调整。如果企业未对债权债务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势必造成企业死账、呆账的大量增加,从而制约企业经济的发展。在对债权债务法律风险的防控中,企业应做好确切的记录,保证应收账款及时收回,尽可能缩短债权期限,合理确定债务规模,减轻债务负担,保证资金的正常周转。
2、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
合同法律风险是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动态性,双方当事人通过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的旅行,最终需要确定某种财产关系或者与财产关系相关的状态的变化,得到一种静态财产归属或类似的归属关系。而在实现最终的静态归属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归属关系的视线,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一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面试、录用、签订劳动合同直至离职,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尤其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作出了较大的调整。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会造成法律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源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冲突,主要表现在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关系的解除以及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纠纷。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风险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这类案件涉及的赔偿金额较高,往往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均必须达到TRIPS协议的最低标准,因此,在越来越多的经营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
5、企业财务会计及税收法律风险
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财务会计系统全面揭示了企业资本流动的基本情况和其他经济信息。它在组织企业资本流动和处理企业与其他各方的财务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产生的法律风险影响很大。税收法律风险是指企业涉税行为引发的法律风险,包括偷税、逃税、避税等。企业财务会计和税收是整个法律风险防控中最薄弱的环节。
6、企业诉讼法律风险
企业诉讼的结果将对企业的利益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诉讼涉及到调查取证、参加庭审、协调关系等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妥,对案件的结果都将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由长沙律师事务所小编介绍“企业法律风险有哪些表现形式”,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就是以上三种了,希望对你有帮助。